查看原文
其他

4G的繁荣与挑战

2014-12-18 陈亮 科技杂谈

【摘要】4G正式商用这一年,运营商均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也遇到了挑战,而如何认识和迎接这些挑战,将关系着运营商主导下的中国4G能否在今后保持发展和走向普及。




| 科 | 技 | 杂 | 谈 |

中国通信行业第一自媒体



文 / 陈亮,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通信世界CWWEEKLY


2014年是国内通信市场的“4G元年”,到12月份4G牌照发放已满一年,尽管三大电信运营商对当前LTETDD业务态度不一,但4G前进的步伐依旧坚定有力。而在4G商用满一年之际,对过去一年得失的盘点和未来前景的展望就显得尤为必要。


运营商发力三驾马车均有斩获


从影响整体市场格局的网络、终端、业务“三驾马车”看,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客观评价,4G开局一年所取得的发展,将为2015年的快速增长与繁荣奠定基础。


首先是网络方面。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加紧了LTEFDD试验网络的建设,为实现差异化竞争不懈努力;中国移动则在基本完成LTETDD网络全国覆盖之后,开始在技术升级和重点覆盖保障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从目前4G覆盖的成效看,国内三线城市的城市区域、城市近郊及主要农村区域、个别偏远区域都已经完成LTETDD网络信号的覆盖,除个别特殊区域受政策影响尚未开放之外,其他绝大部分区域都已经开始面向消费者提供优质的4G网络服务。当然,随之而来的两项重点挑战也摆在眼前。首先是在人口密集的重点城市,网络无缝覆盖、深度覆盖的难度开始加大,而且随着用户群体的快速增长,对基站响应能力和基站传输能力的要求也水涨船高,4G网络深度优化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其次是各类交通干线的沿线覆盖、维护与优化,例如4G业务发展较快的广东省已经逐步实现了省内高速公路的沿线覆盖,而即将开通的贵广线等高铁线路也将实现全程覆盖,但交通沿线覆盖成本高、维护优化难、成本投资回收周期较长等难题也随之而来。


整体来看,随着中国联通、中国电信4G网络建设招标尘埃落定,2015年下半年将迎来LTETDD和LTEFDD两种网络制式齐头并进、相得益彰的局面。有了优质网络覆盖作为基础保障,消费者一方面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相互竞争之中进一步获益。而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网络覆盖差距,将在铁塔公司的影响下逐渐缩小,再加上国资委对电信运营商竞争行为的合理制约和干预,也将促使电信运营商更多关注有效运营和理性竞争,进而推动电信运营商的转型和突破。


其次是终端方面。在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大力推动下,再加上4G广阔的市场前景带来的巨大吸引力,诸多厂商为了在新市场占得一席之地、也在积极谋求对原有终端市场格局的颠覆,并由此推动了4G终端在性能和价格方面的不断突破。具体表现在,高端明星终端、高性价比终端和低端普及型终端不断推陈出新,消费者拥有更多选择,并使得2014年4G终端的发展中出现了两个重要的亮点。首先是国产终端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双双提升,以小米、华为、中兴、OPPO、vivo等厂商为代表的国产终端阵营,已经在终端质量、性能、创新等方面,基本具备了与国际大厂分庭抗礼的能力,尽管在部分新技术、关键技术上依然和国际一流企业尚有差距,但在性价比和贴近消费者需求方面均呈现出自身独特的优势,假以时日完全有希望重新书写终端市场的格局;其次是终端在3G/4G融合、LTETDD/FDD融合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多种网络制式“通吃”的多模多频终端在市场上逐渐崛起,并成为消费者们青睐的对象。


可以预见,随着4G网络的成熟,2015年的4G智能终端市场将会迎来发展的良机,这既得益于苹果公司对智能终端作为“数码消费品”的成功定位拉动了整体智能终端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也得益于终端制造工艺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另外,2014年可穿戴设备也开始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如果能够进一步解决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应用场景和价值问题,势必会有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最后,物联网终端的发展将和4G网络进一步结合,以家庭市场和行业集团客户市场作为突破口,逐渐形成业务形式多样、价值模式灵活的新市场。


最后是市场与业务方面。从移动通信市场内部看,4G业务加速发展,消费者对4G业务的接受程度日益提高。如果说在4G业务上市之初,还有不少“一夜之间房子归移动”之类的误解,随着宣传普及和4G业务先行使用者的示范效应,消费者对4G业务的质疑正在逐渐消退。入网或转网先问4G网络覆盖情况、终端要有4G制式支持,已经成为消费者顺理成章的新要求。


业务方面,先发制人的中国移动高调宣布提前完成全年新增4G用户数指标,并且遥遥领先于两家竞争对手;与虚拟运营商的合作也在进一步加深,今后虚拟运营商也可以向基础运营商租赁4G网络和业务提供给他们的消费者。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虽然新增用户数不如竞争对手,但在形象传播和品牌塑造方面取得的成效可圈可点,在3G用户价值的保有和深度挖掘方面也是卓有成效,这都为它们未来4G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移动通信市场以及更高层次的移动互联网市场来看,4G的高速无线数据传输能力和不断下调的资费,也为移动互联网领域的OTT应用与服务提供商带来更加广阔的价值空间,例如腾讯微信的“微视频”功能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这正是得益于网速的提升和资费的下降。


可以预见,在2015年中国移动的4G用户数跨越MES(最小有效用户规模,笔者以中国移动用户数为测算依据,估算为8000万户)后将迎来快速增长。而在中国移动4G用户增长拉动的作用下,伴随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4G网络覆盖逐渐提升,再配合4G多模融合终端的逐渐成熟,这两位竞争对手的4G用户数也将取得迅速增长。


除4G流量这项主要业务外,4G的技术优势也将给物联网等业务带来新的增长契机。在2G、3G时代,物联网业务的发展并不如预测的那么乐观,对电信运营商整体业务收入的贡献也差强人意,表面上的原因是因为物联网业务ARPU值较低、电信运营商重视程度不够,深层次的原因却是由于2G/3G环境下物联网的业务类型单一、价值模式单薄、缺少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面对这种现实,如果电信运营商能够借助上文分析的4G环境下的优势,重点提升附加价值,物联网业务也会具有开创更大市场空间的可能。而对于更加灵活多变且一贯擅于“野蛮生长”的OTT应用与服务提供商们,也将借助4G用户数快速增长的势头,发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优势,推出各类新业务和新服务,并且利用电信运营商的4G流量成本相对3G/2G的优势和流量资费逐渐走低的机遇,将过去需要高带宽和高流量支持的创意陆续转化为实际产品推向市场,例如无需下载便可直接操作的云游戏平台,或是基于HTML5、无需安装软件的LightApp在线轻应用平台等,都具有了发展壮大的土壤和空间。


面向新市场与未来挑战犹存


不可否认,电信运营商对于4G业务寄予的期望值较高,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原因的考虑。


首先,是LTETDD和LTEFDD的网络制式相对于当前国内3G技术而言,有着本质性的差异优势。4G网络制式的无线数据传输效率(如相应时长、用户体验速率等指标)都明显优于3G网络制式,而且单位流量成本远低于2G/3G网络,因此,随着无线数据流量业务在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占比中逐渐提高,“物美价廉”的4G网络就成了电信运营商征战未来市场的利器。


其次,是转型压力的加剧迫使电信运营商必须加快推动4G业务发展,力争用更加优质的网络打造“第二条收入增长曲线”,更好应对来自通信市场内外部的竞争。特别是在3G时代并不占优势的中国移动,通过4G网络建设和业务运营来遏制市场份额下滑的势头,是摆在面前的惟一选择;而为了更好应对中国移动的强大攻势,维持3G时代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也势必在4G战场积极备战。


尽管目前4G业务的开局取得了良好成效且发展前景普遍被看好,但目前这种“4G推动力”却并不一定能够从根本上达到电信运营商预期的效果,也未必能够帮助电信运营商从此走上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康庄大道”。在当前与今后的4G市场运营中,依然有着电信运营商无可回避的困难与挑战,这种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电信运营商之间的4G市场竞争并未正式展开。从相互竞争与促进的角度上看,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由于受到4G差异化发展战略的影响,加之国家尚未正式颁发LTEFDD牌照(仅颁发了有限城市的LTETDD/FDD混合组网试验牌照),使得两者在面对4G的新兴机遇时,更多采取的是观望和蓄势的策略。即宣传上积极跟进,业务上亦步亦趋,这使其在网络建设方面和主要竞争对手中国移动拉开了距离,并造成目前4G市场中国移动一家独大、另外两家明显缺位的局面。这种现象看起来似乎对中国移动有利,但从整体市场发展、加速LTETDD/FDD多层面融合、推动价值链的多元化演进方面看,竞争对手的缺位都并非是利好。而从中国移动的4G业务发展上看,由于缺少对手的竞争和促进、缺少“鲶鱼效应”的自身经营策略和转型的激励,中国移动这个暂时的先行者并非高枕无忧。


从业务收入结构方面分析,电信运营商试图借助4G积极推动流量经营上新台阶,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甚至扭转传统业务(语音、短彩业务)日益下滑的被动局面目前这一战略目标也未能很好实现。以4G业务发展最好的中国移动为例,今年各季度和半年的财报数据不甚理想,这其中固然有当前4G用户规模相对较小,4G用户增长尚未实现最小有效规模和进入高速增长期的原因(也即是短时间内4G业务依然无法成为业务收入结构贡献的主力),但我们也应当看到,以流量为主导的4G业务单价在不断下滑,而且三大电信运营商“贱卖流量”的趋势十分明显,量收不匹配导致4G业务的增长速度减缓。


其次是电信运营商4G运营手段未脱窠臼。上述4G业务未能“独当一面”,固然有市场增长自然规律的制约,不过,电信运营商也应当从自身来查找原因。以4G流量业务资费为例,尽管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4G网络未能全部覆盖,但这并不妨碍“网络未动、资费先行”。从三大电信运营商公布的资费标准看,最低的4G流量单价已经低于0.033元/MB,如果再叠加其他优惠活动,实际资费还会更低。流量资费从2G时代最高的10元/MB到现在4G时代最低的0.033元/MB,短短数年时间,差距达到300倍以上。


单位流量业务成本的降低虽然给电信运营商的价格调整带来了空间,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实惠和利益。但是,从国外电信运营商4G业务运营的经验看,单用户2GB流量是收入利润的拐点,一旦消费者使用流量超过这个拐点、而支付的流量价格又不是同步的线性增长(电信运营商现行的流量资费都是使用量越大单价越低),电信运营商的利润便会迅速下降并进入亏损。这一方面反映出电信运营商缺乏对市场的研究和把控,只是一味通过价格和同质化竞争来吸引消费者或制约竞争对手,尽管“杀敌一千”,但也“自损八百”。另一方面,电信运营商的利润率下滑意味着无法给予消费者提供更佳的服务和回馈,毕竟当前电信运营商还无法实现完全的基础设施化、运营公益化的理想目标,而为完成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的利润指标,就必须减少对消费者的营销和服务性回馈的支出。


综上所述,如果三大电信运营商按照目前策略推动4G业务,那么4G的未来之路将可能越来越难。展望未来,制约电信运营商进一步突破的并非市场容量饱和或业务资费下滑,而是自身的经营策略模式单一;相互之间的竞争也不是不够激烈,而是竞争手段的简单落后。以科学指引推动电信运营商转型,提倡回归市场开展“智慧运营”,是决定未来4G走向和成败的关键。而就当前取得的进步,电信运营商没有资格感到满足和骄傲,2015年是4G蓬勃发展的一年,更是电信运营商“最后”的时间窗口,和外部4G市场拓展的得失成败相比,更重要的是电信运营商将会以何种策略迎战未来。




2013年度最佳IT原创自媒体

2014年度最佳新媒体人

国资委微公益行动联合发起人


| 新科技 | 睿思想 |

已入驻百度百家、腾讯新闻、搜狐新闻、今日头条、网易阅读
犀牛财经自媒体联盟(xinews)成员

欢迎争鸣 谢绝软文


转载授权、商务合作,联系微信号:sophie0306



—【菁英汇】—


| 探索 | 交流 | 协作 | 分享 |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加入 “科技杂谈菁英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